今天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然而,夏至并不代表天气会立刻变热。在夏至之后,中国大多数地方进入盛夏,养生专家建议,夏季养生应顺应阳光普照的特点,注意做好防晒。
现象:
得空调病的人数在增加。
南宁的林先生从事物流行业,面对盛夏的到来,他有独特的消暑技巧。在外出工作时,如果有空闲时间,我会去附近的银行和百货商店逛逛。林先生表示,在户外高温的情况下,没过多久就会出汗,并且无法随身携带风扇,因此前往有空调的公共场所可以迅速降温,让人感到非常舒适。不过,最近几天,林先生一直感冒,除了肌肉和关节部位感到不适外,并没有出现流鼻涕和打喷嚏等症状。林先生想到使用刮痧和拔罐这两种传统疗法,每天下班后都会尝试几次。林先生在刮痧和拔罐后1到2小时,确实感到身体轻松。但第二天醒来时,身体依然感到疼痛。最近,像林先生一样在夏至前后感到身体不适的市民越来越多。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黄彬医生表示,这很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空调病”。黄彬表示,当身体大量出汗时,毛孔会充分打开,如果突然进入到一个温度较低的环境,这种突然的冷刺激可能会导致风邪侵入,从而引发不适。为了避免“空调病”,最好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可以携带手帕或毛巾,先把身上的汗水擦干,然后在阴凉处稍作休息,再进入空调环境。黄彬提到,身体突然经历冷热变化,不一定会立即导致生病,但如果体内逐渐积聚风邪,就可能会出现感冒或肌肉反应等症状。可能在秋冬季节时,才会感觉更容易感冒发烧,抵抗力也会下降。
广西知名中医农泽宁表示,市民不太适合通过搔爬罐来降温。进行刮痧或拔罐时,最好间隔7到10天以上,过于频繁或使用不当的方法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养生:
养阳很重要。
春天时,胡先生觉得很困,到了夏天依然精神不振。作为一名设计师,他感到无聊,周围的朋友仿佛充满了活力,健身、游泳、打球、聚会,生活丰富多彩。可他自己却总是感到无力,浑身懒散。
农泽宁医生指出,阳气是中医理论中内脏和腑的功能活动所需的动力。如果内脏器官缺乏阳气,阳光不足的人就会感到全身乏力,难以承受。《黄帝内经》提到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的保健原则,强调人们应根据自然规律安排生活,春天以升为主,夏天以长为主。农泽宁表示,从夏季到现在,北半球的白天最为漫长,是阳气最为充沛的时节。因此,养生应顺应夏季阳光充足的特性,全方位保护阳光,保持气机畅通。市民可以学习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是调整工作安排。在夏至之后,应顺应自然界阳气旺盛、阴气衰退的变化,采取晚睡早起的作息。此外,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方面能避免中午的高温,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恢复精力。进行室外工作时,应尽量避开烈日炎热的时段,并做好防晒措施。农泽宁提到,下班回家后,为了缓解一天的疲劳和酷热,洗澡是最佳选择。洗澡不仅可以释放阳气,还能清洁皮肤和降温。用温水洗澡可以扩张体表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
调整休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锻炼。农泽宁表示,夏至后要注意防止中暑,运动最好选择早晨或傍晚等气温较凉的时段。在河边、湖边或公园等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散步、慢跑或其他锻炼。过度运动会导致出汗过多,不仅影响阴气,也会损伤阳气。
烹饪:
冬病夏治是一个在夏季治疗冬季疾病的理念。
最近,南宁的马先生每天下班后都很忙碌,他会点燃艾条,按照书籍上的指导,逐一对身体的穴位进行灸疗。由于马先生在秋冬季节容易感冒和出现胃肠问题,因此他希望通过灸疗,在夏季就能治疗冬季的疾病。然而,经过几天的灸疗,马先生却出现了头痛和喉咙发炎的症状。医生告诉他,有冬病夏治的意识是好的,但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和操作,还是需要谨慎对待。
农泽宁医生指出,“冬病夏治”是我国中医学的一项重要预防理念。所谓冬病,指的是在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如哮喘、感冒性鼻炎、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老年人的腰腿痛等。传统中医认为,冬季容易得病的人一般体质较虚寒,因此在冬季要进行保暖治疗,就像南方潮湿天晒衣服一样。到了夏天,人体的阳气达到四季峰值,此时治疗冬季疾病能有效抵御寒冷,并提升身体的抗病能力。黄彬表示,夏季驱寒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建议多食用一些温暖的食物,例如红糖姜汤,这类饮品具有暖胃的效果,待其自然冷却后在暑假期间饮用便可。
农泽宁提醒市民要做到冬季疾病在夏天预防。例如,风湿性关节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导致的关节痛等,常会伴随寒冷和湿气引起的肢体麻木,这些症状在寒冷天气中明显,多数在炎热的季节减轻。因此,夏夜入睡时,有这些症状的人应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此外,一些市民在夏季容易因为寒冷而导致头痛,患有头风病的人应避免在夏天用冷水洗头,也不要让风扇或空调直接吹到头部。
饮食:
贪婪的食物需要补充。
夏至时节,气温高心火旺盛,容易出汗,导致盐分流失。同时,天气变化也会影响人的食欲,常表现为食欲减退和口腔味淡。在这个时候,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量食用冷食,同时注意适当补充营养。
广西中医学院营养科的主治医生江涛表示,食欲减退后,许多人在饮食选择上往往不太正确。在炎热的天气中,人体的水分和矿物质会大量流失,同时活动量增加,对能量的需求也高于冬季,因此保持饮食的营养均衡仍然非常重要。
例如,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以维持人体正常的弱碱性平衡。但碱性食物并不意味着它的酸碱度本身就是碱性的,而是指在人体内代谢后能呈现出碱性。例如,水果虽然含有酸,但在体内分解后会变成碱性,是所需的碱性食物。此外,多喝蔬菜和水果的鲜榨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酒类、甜点、肥肉和红肉(如牛肉、羊肉和猪肉)等酸性食品则不宜过量食用。
夏至过后,市民的饮水量明显增加,但饮水过量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损害健康。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的艾军教授指出,南方地区夏季最大的气候特点是湿热,因此可以多喝一些冬瓜薏米汤、玉米胡萝卜汤及海带黄豆汤等清凉的汤水。对于上班族而言,可以使用保温瓶泡一些西洋参、太子参、沙参和枸杞等清补食材,既能及时补水,又能为身体提供有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