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养生网
一起养生网
驱寒保温有良方 驱寒保温的中医良方
更新时间:2024-11-06 00:32:43  浏览:

1、关节神经痛

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退化性关节炎、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以及各种器官疼痛(如腹痛、胃痛、经痛等)等疼痛症状,在潮湿寒冷的天气中会加剧。这些疼痛通常会在气温变化之前就开始发作,因此有人戏称这种患者为“天气播报员”。这类人群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不仅需要保持温暖,还应减少有害食物的摄入。

2、心血管疾病

由于气温较低,血管会略微收缩,高血压患者的状况可能会恶化,同时身体的自我防御机制启动,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心脏问题加重。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脑出血等致命情况。如果外出时淋湿并受到寒风侵袭,回到温暖的室内时,温差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猝死。这类患者应按时服药,并确保穿戴保暖的衣物。

3、代谢症候群

在湿冷的天气里,体感温度比干冷时要低。为了抵御寒冷,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同时消化系统的负担也随之增加。通常在寒冷的季节,人们容易吃很多火锅,这类食物油腻且咸,导致肝脏和肾脏的排毒负担加重,缺乏运动容易导致体重增加,从而引发代谢综合症。因此,这类人群必须抑制过度进食以维持温暖的欲望。

掌握保持温暖和抵御寒冷的养生技巧:

1、穿戴有讲究

在一般家庭的居室内,室温应该保持在15至20摄氏度之间。在寒冷的环境中,必须准备好防寒衣物,包括服装、帽子、鞋子和手套等。这些衣物应避免潮湿,尽量保持干燥。同时,手脚部分不要绑得太紧,以免影响末梢的血液循环,导致冻疮或冻伤。许多人在寒冷季节时肩膀会感到紧绷和疼痛,这与受风和受寒有很大关系。有些人在感冒前会感到肩部疼痛且找不到原因,伴随高烧,其实这是感冒的明显症状。

此外,保持颈部温暖有助于预防颈椎病。因此,在冬天应避免穿领口过大的衬衫和针织服饰,选择高领衬衫并搭配厚围巾,是养生的良好选择。对于女性而言,尤其要注意不要露腰或肚子。腰腹部受凉会直接导致宫寒,除了手脚冰冷和痛经外,还可能引发妇科疾病。因此,做好腰腹及下半身的保暖,将有助于预防多种妇科问题的发生。

2、温水刷牙

医学专家对牙齿生态的研究表明,人的牙齿在口腔温度保持在35-36.5摄氏度时,可以正常进行新陈代谢。如果牙齿频繁受到冷热刺激,可能导致牙髓出血和痉挛,甚至引发牙周炎、牙龈炎等疾病。因此,使用约35度的温水漱口,有助于维护牙齿健康,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从而达到清洁牙齿和降低口腔疾病风险的效果。

3、热水泡脚

睡前用55-70摄氏度的热水泡脚,不仅能消除疲劳,还有助于改善睡眠。人体脚部的按摩穴位有哪些好处呢?众多穴位在热水浸泡下能舒展筋骨,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一些疾病,尤其对于冻疮和足部静脉曲张的患者尤为重要。进入冬季,务必要保护阴液,保持阳气。中医专家指出,冬季是阳光消耗的时间,需要特别关注保持生命活力,以防发热。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自然界万物闭合的时节,人应适应天地的变化,这个时候阳气也应隐蔽起来。

补充不仅仅适用于冬季,中医的补充方法同样适合春秋季节。在冬天,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界的冬眠和藏养规律,采取以藏养为主的保健方式。冬季多做足浴确实是促进血液循环、化解淤血的有效方法,但市面上流行的中药泡脚大多缺乏科学依据,建议还是到医院开个药方后再在家进行足浴。

4、冷水洗脸

冬季,由于气温较低,面部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收缩。如果用热水洗脸,虽然会感到温暖,但一旦热量消失,毛细血管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导致皮肤容易出现皱纹。从早晨开始用冷水洗脸,可以迅速让人感到思维清晰。冷水的刺激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提升皮肤的弹性。冬季保健的效果在于增强身体抵御寒冷的能力,预防感冒和鼻炎,对神经衰弱引发的神经性头痛也有帮助。当然,使用冷水时温度不宜过低,最好保持在10度以上。

5、温暖的食物是必不可少的

食物是最早用来温暖身体的方式,尤其是热饮。高蛋白质的热牛奶、具有温补效果的姜糖茶、西洋迷迭香茶和肉桂茶等,都是很好的温暖选择。

6、规律的锻炼效果显著

增强抗寒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坚持锻炼。规律的运动养生习惯可以有效改善体质,让身体更能适应寒冷。锻炼能促进肌肉活动,加快血液流通,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