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治疗胃病吃药,许多人可能不清楚可以用哪些药物来滋养胃部。实际上,滋养胃部的药物包括西药和中药,但不可以随意服用,必须根据病情对症使用。那么应该怎样选择治疗胃病的药物呢?我个人更倾向于中药,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请问如何通过药物来帮助调理胃部?
香砂养胃丸
成分包括:白术、延胡索、橙皮、藿香、枳壳、木香、香叶、甘草等药材。
作用:有助于舒缓胃部不适,促进消化。
适合治疗的情况有脾胃功能不强,饮食消化不良。症状包括胃脘疼痛,反复打嗝,脘部两侧胀满,呕吐酸性液体,面色暗淡无光泽,四肢无力乏力;舌头颜色苍白,舌苔厚厚的。
香砂平胃丸
成分包括:苍术、陈皮、厚朴、甘草、南山楂、麦冬、香附、砂仁等等。
作用:有助于健脾祛湿,调和胃气,止呕。
适用范围:湿气阻滞,饮食积滞,胃病不和。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胀气打嗝,胸闷胀满,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白。
六味地黄丸
配方成分:包括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红枣等。
作用:有益于健脾胃,能够排除湿气,减少痰的产生。
治疗范围:专门治疗脾胃功能虚弱,体内有痰饮停滞的情况。病症包括胸腹胀满,食物不易消化,持续呕吐或腹泻,舌苔淡白的患者。
香砂枳术丸
配方成分:含有白术、枳实、木香、砂仁等。
作用:促进脾胃健康,促进气血畅通。
适应症:治疗脾虚导致的食欲不振,宿便不畅。症状包括食量减少,痰滞停留,胸膈胀满,脘腹疼痛,消化不良,舌苔厚腻。
让我们再来看看有哪些中药材可以滋养胃部:
白术
白术具有温性,味苦甘,归属脾、胃经,有益于补益脾胃、燥湿、和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气弱、食欲不振、体虚乏力、腹胀、腹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尿液不畅、头晕和盗汗等症状。但需要谨慎辨别,以免被市场上掺假的菊三七根所误导。
山药
食用山药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对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问题有积极作用。在选择山药时也需注意,通常应选择外观完整、形状平直、粗细均匀、没有异常斑点、无腐烂现象的山药。
黄精
黄精有益健脾、增强气血的作用,适合那些脾胃功能虚弱的人服用。对于感到疲倦虚弱、食欲不振的人,可以将黄精与党参、白术等搭配一起煲汤食用;而对于伴有口干食欲不振、饮食淡无味、舌头红而无苔等胃阴虚的人,则可将黄精与石斛、麦冬、山药等一同配制成药膳食用。
莲子
莲子的性质温和,味道略带甜味,中医认为它有补益脾胃之气的功效,可用于止泻,并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食用时需要去心。
大枣
许多传统医学书籍都记录了红枣的保健作用: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红枣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心悸乏力、气血不足、疲倦无力、失眠等症状的患者作为良好的保健食品。炒黑红枣泡茶饮用,有助于治疗胃寒和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