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养生网
一起养生网
三伏天如何强迫体内寒冷
更新时间:2024-03-05 04:55:50  浏览:

盛夏时节虽然炎热,但也会有手脚冰凉的人。这是体内寒气的表现。每个人的身体都或多或少携带着寒气,特别是在夏天容易受到寒气侵袭:长时间使用空调、喝冷饮或冰水等降温食品,夜晚易感冒。盛夏时节能够加重潜藏已久的体内寒气!那么,如何判断身体内是否有寒气呢?

三伏天如何强迫体内寒冷

怎样确定身体内有没有寒气?

患者表现出手脚冰凉、畏寒、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伴有腹痛、腹泻、分泌物清淡、口渴、面色青白、舌苔白,背部酸痛,出现呕吐、咳嗽、痰液、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怎样才能应对寒冷的天气?

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念设计的一种疗法,运用中药贴敷于穴位,产生热刺激,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有助于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常用的中药穴位适用于免疫系统薄弱的人群,例如体质较弱易受感染的人、患有哮喘、鼻炎、四肢和椎体关节问题、以及宫寒痛经的人。这些穴位可以提高免疫力,尤其适合经常受咳嗽感冒困扰的人尝试。

三伏灸

艾灸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方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烧热艾绒等物来治疗疾病。艾灸运用热力和药性,促进经络传导,温通气血,驱除邪气,达到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的效果。

天灸疗法使用便捷,但在临床实践中也应当留意一些事项。首先是疾病情况:灸疗能够补阳却也可能伤阴,因此对于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的患者来说,通常不宜采用灸疗,或者需谨慎对待。比如,咯血、呕血、肝阳头痛、中风、高热神志不清、癫痫、极度虚弱或恶病质状态的患者,应当慎重考虑应用灸疗。其次是部位限制:面部穴位不宜直接施灸,以免造成灼伤和疤痕,重要器官部位也不宜进行直接灸疗,妊娠期间禁止在腹部和腰骶部进行灸疗。

搔爬

搔痧起源于古代,是中国传统自然疗法之一。在治疗疾病时,搔痧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平衡阴阳、舒缓肌肉、清除体内毒素等作用。使用搔痧时应当注意保护搔痧部位,避免感冒,有助于身体排毒。

擦洗一般只适用于感冒的早期和中期,并具有驱风清热、祛风散寒的功效,晚期擦洗效果就差了许多。如果没有发高烧的话,可以尝试用擦洗来治愈,但擦洗无法退烧。如果出现发烧,请第一时间就医,相信擦洗并不有效。

拔罐

拔罐疗法有助于消除寒湿、通经络、祛除淤血、促进气血流通、减轻肿痛、清热排毒,对调和人体阴阳、减轻疲劳、增强体魄有益。可辅助疗法实现正气抗邪、治理疾病的目标。因此,许多疾病可借助拔罐疗法得到缓解。

夏季使用拔罐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于一些患有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的患者,不宜进行拔罐;有皮肤过敏、全身消瘦或皮肤弹性减退情况的人也不宜拔罐;部分肿瘤患者也不适合使用拔罐,因可能会促进肿瘤扩散。身体虚弱的患者、儿童和孕妇都不应该接受拔罐疗法。对于一般人来说,在有皮肤损伤或骨突突出的部位不宜进行拔罐,否则可能导致感染等不良后果。

将脚浸泡在热水中

每晚泡脚热水,促进循环,不易受寒。这种美容养生方法,四季通用。记得,不宜泡得过久,约10至15分钟即可,留有暖意为度。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泡脚时应避免出汗。中医认为,汗液部分来源于津液,津血共源。如果出汗过多会损伤气血,被称为“汗亡阳”。因此,夏天最适合用温度约为40℃的温水泡脚,以避免出汗为准则。

吃羊肉

在大暑的炎热天气里,人容易被暑湿邪气侵袭,这是营养学家们深入研究的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在三伏天气时吃羊肉可以达到最高的营养效果。在这段时期,人体内部积聚热气,喝羊肉汤,同时食用辣椒油、醋、大蒜,会让全身大量出汗,这种汗可带走五脏内的热气,同时排除体内毒素,对健康大有裨益。

吃姜

生姜是助阳食材,自古以来中医普遍认为“男子不可连续百日不食用生姜”。生姜中富含挥发性姜酮和姜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的功效。特别是生姜有利于胆囊、促进消化、缓解恶心、减少异味,同时还能消除水肿。生姜与蜂蜜搭配使用有助于肝功能恢复。

若频感胃寒、胃口不振,不妨尝试多食生姜片,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生姜并非燥热,适合滋润且不伤阴。每日取四至五片生姜,清晨起床时喝温水,并慢慢咀嚼生姜片,气味在口中蔓延,润泽到胃肠及鼻腔。

多运动

常有人提及夏季进行三伏练习,无论时间、地点和情况都要训练。夏天人体消耗能量大,跑步、打球和爬山等锻炼要谨慎选择,最好选择轻松活动来获得锻炼效果,避免不适感。夏季运动最好在清凉的清晨或傍晚举行,此时应多次饮少量水。

当气温达到30~33度时,年长者应该减少运动时间并且最好将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在酷暑来临的时候,年长者必须停止所有激烈的活动,保持静止,确保充足的饮用水,并在身边备有十滴水、清凉油、樟香正气水等应对高温的药品。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