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气候干燥,人们为了保暖常常倾向于吃一些内热的食物。然而,这样容易导致喉咙干燥疼痛、口角起泡、口腔溃疡和尿液呈现红黄色等问题。那么在冬天如何处理体内过多的内热呢?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冬季降火的穴位方法,大家一起尝试一下吧!
太冲穴
足趾与次趾之间凹陷约1.5厘米,能有效调理肝火。常按摩该部位可舒解头痛、眩晕、面红、口苦等症状,还能促进肝气的舒缓与三焦气机的流通。
按摩时,用大拇指指腹部轻柔按摩一侧,大约3分钟后再换到另一侧进行按摩。两侧交替按摩约10至15分钟。在进行操作之前,可以先泡脚来放松身体。按摩时,应该用适量的力度,以产生轻微的酸胀或胀痛感为宜。
内庭穴
内庭位于足部的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交叉处,就像一个被门遮盖住的小房子。它是足阳明胃经的一个重要穴位,被称为水晶洞。这个穴位具有很强的热性,可以对抗热症和火灾。按摩内庭可以帮助消除胃火和积累,有效缓解由内热引起的牙痛、头痛、口臭、喉咙肿胀等不适症状。
每天早晚可以用拇指点揉大约100次;对于内庭穴来说,由于它比较隐蔽,也可以使用一个钝头的小木棒来按摩,以便更充分地刺激穴位。
专家提示!除了要选择清淡的食物,还要多喝水。消火穴具有退热和清火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内庭和适度冲洗等方法,通常能够很好地缓解燥热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