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早上非常忙碌,没有时间准备早餐。因此他们选择喝一袋牛奶代替。然而,空腹喝牛奶是否能够充分吸收营养呢?前不久,有朋友与我讨论了空腹喝牛奶的问题,我想对一些朋友提出的观点进行一些讨论。
1、喝空腹牛奶会导致蛋白质
实际上,很少有人空腹喝牛奶。通常情况下,早餐时喝牛奶会搭配其他食物,即使只喝牛奶也不会浪费蛋白质。这是因为在早上人体的饥饿程度还没有到需要消耗蛋白质供能的程度。一般人早上空腹时血糖大约在5mmol/L左右,少数人可能在上午10点后出现血糖偏低的现象,但绝大多数人即使不吃早餐也不会出现低血糖症状。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根据人体生理需求来看,早餐是必须的,对健康和上午的精神状态都有好处。当身体处于饥饿状态时,比如进行断食减肥,蛋白质会用于提供能量。由于我们无法完全分离脂肪和蛋白质,只消耗脂肪而不消耗蛋白质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消耗脂肪的同时,也必然会消耗一定量的蛋白质。
如果现在补充含高蛋白质的食物,首先会满足身体组织器官对蛋白质的需要,除非补充的是纯蛋白质。如果是补充纯蛋白质,就有可能引起所谓的蛋白质浪费现象,即蛋白质被用来供能。因此,蛋白质在身体内部被用作供能会受到机体的饥饿程度和全天的饮食结构的影响。即使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食用高蛋白质的食物来补充能量也不能被视为浪费蛋白质,因为此时补充能量更为重要。
2、早晨的时候,胃是空的。
食物通常在口腔中接触到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会对其进行水解。然而,牛奶中的糖主要是乳糖,所以不会被水解。牛奶中的蛋白质也不会在口腔中进行水解。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从胃中开始,胃蛋白酶受到胃酸的刺激后被激活。胃蛋白酶主要对由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组成的肽键进行水解,也对由亮氨酸或谷氨酸组成的肽键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胃蛋白酶可以通过凝固酪蛋白来作用牛奶。在这种情况下,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在胃中经历初步水解,这与牛奶呈现为液态无关。同时,认为大分子蛋白质不经充分分解就无法被小肠吸收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在肠道而非胃中进行。
食物通过幽门进入肠道时,胆汁起到了乳化食物中脂肪的初步作用,但对蛋白质几乎没有作用,因此我不详细介绍胆汁的作用。接着,食物接触到了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蛋白酶。这些蛋白酶在肠液的作用下激活,并变为活性的胰蛋白酶,可以分解部分蛋白质。
为什么只有部分蛋白质会被分解呢?原因是蛋白酶对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具有专门的分解能力。例如,胰蛋白酶可以将碱性氨基酸羧基端的肽链水解;糜蛋白酶可以将芳香族氨基酸羧基端的肽链水解;弹性蛋白酶可以将脂肪族氨基酸羧基端的肽链水解;外肽酶中的羧肽酶A可以水解寡肽和碱性氨基酸;羧肽酶B可以水解寡肽和中性氨基酸。因此,胰蛋白酶只能部分地水解蛋白质,还有一部分蛋白质没有完全分解,被水解的氨基酸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储存或进入全身循环。
目前,在人体内存在着很多2-6个氨基酸组成的寡肽,这些寡肽无法被人体吸收,但是没有关系,我们的肠道内有很多刷状缘,刷状缘含有多种寡肽酶,可以很好地水解这些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寡肽。水解作用会释放出氨基酸,然后这些氨基酸会迅速通过细胞膜进入肠黏膜,并进入血液循环。
小肠黏膜细胞的胞浆中也含有一种名为寡肽酶的酶,它能够分解二肽和三肽。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并被迅速吸收。未经分解的蛋白质通常不超过总量的7%,它们无法被小肠吸收。这些未被吸收的蛋白质会在菌类的作用下发生腐败,产生废气和一些有毒物质,并随着粪便排出体外。
蛋白质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的过程如上所述,这意味着大分子蛋白质无法被水解的问题并不存在。
3、关于空腹饮用牛奶引起腹泻的问题
众所周知,腹泻是因为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而不是空腹喝牛奶引起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体肠道缺乏乳糖酶所致。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来说,如果他们喝酸奶或羊奶,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