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的到来意味着已经过了秋季一半,正式进入了深秋。你知道在秋分这一天应该如何进行健康养生吗?秋分养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保持身体的健康与远离疾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秋分养生的方法。
如何在秋分这个节气中进行养生呢?
保持阴阳平衡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秋分是秋季正式开始的时刻。这一节气的特点是白天和夜晚的时间相等,因此我们在养生方面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更好地调养我们的身体。
中医认为,保持身体的正气而排除邪恶是非常重要的。邪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体内的阴阳失衡。只有当身体的阴阳平衡时,各种功能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心理状态也能保持良好。此外,对外界的不良适应能力和抵抗力也会增强,耐力也会变强。因此,在秋分这个时节,我们在养护身体时,一定要专心观察身体的阴阳之所在,以平衡为目标。
要使身体的阴阳平衡调整得更好,我们需要在日常饮食中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同时,我们还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考虑到时间、地区、年龄、身体状况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的食物组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证身体健康。
秋分来了,要防止秋天的寒凉
进入秋分时节,气温逐渐下降,人体抵抗力也会减弱,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寒冷的空气会刺激我们的皮肤和呼吸系统,导致感冒的发生。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感冒只是一种轻微的疾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感冒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我们感冒时,抵抗力会下降,严重的感冒很容易引发其他疾病,甚至诱发肿瘤的发生。
在秋分时节,一些末梢血液循环不佳、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的人,如偏瘦、体力不足的人和老年人等,常常会感到手脚冰凉。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自律神经功能调节不良,导致血管收缩,尤其是手指、脚趾等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此外,他们的脂肪储备较少,身体中的血管分布也不多,因此更容易散热。
进入秋分时期,我们需要随着气温的下降迅速增加衣物。尤其是老年人、孩子和体质较弱的人,更需要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天气里,可以穿上外套、戴帽子、手套和口罩等来保持温暖。除非天气炎热或温暖,否则不应该因为心理压力、紧张、潮湿或运动后身体发热而立即脱去防寒服装。
情绪调节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秋天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平静和冷静,收敛情绪,避免沮丧和愤怒。建议多选择登高俯瞰,来消除忧愁和压抑等不良情绪。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很容易感到疲倦和困乏。为了摆脱这种秋天的疲劳感,我们需要在晚上十点之前睡觉,早睡早起,以适应秋冬季的养阴原则,帮助身体快速适应季节的变化,保持精力充沛。
健康无须额外补充
盲目补充无病之症,只会增加费用,并对身体造成伤害。过量摄取肝油可能导致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也会引起体重增加。此外,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上升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补充身体需要辨别真假
中医治疗的原则是要补养虚者,而非虚症患者不适合服用补药。而虚病又可分为阴虚、阳虚、气虚和血虚,只有因病施药,才能起到补益身体的作用,否则将产生反效果。
秋分防秋燥
秋季风大干燥,容易受到燥邪入侵引发疾病,也称为秋燥。若不注重养生,在温湿度发生剧烈变化时,人体抵抗力会下降,常见症状有感冒和咳嗽。
秋分之后应该少吃辛辣的食物,可以适量多吃一些有辛辣、酸味、甘润和有益于肺气的蔬菜,比如秋梨、萝卜、胡萝卜、薯类、菱角、甘蔗、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淮山和柿子,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秋季干燥的问题。现在还不是冬天大量补充营养的季节,所以饮食要以清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