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刚到之际,一场秋雨带来了寒意。为了避免受凉感冒,在这个季节我们需要关注身体的保暖。秋天的早晚温差较大,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很容易感染上感冒。秋季是一个适宜养生的季节,除了饮食方面,我们还需要注意生活习惯的养生。那么,在深秋养生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暖哪些部位呢?
要注意保暖的六个关键部位

1头部
头部被称为“诸阳之会”,是身体阳气最旺盛的部位。因此,当感受到风寒邪气时,头部首当其冲。寒气侵入头部会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症状,中老年人中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还易发生高血压、急性心梗、中风等疾病。气温骤降时,老年人外出时应戴薄绒帽来保暖,下雨时要及时保护头部,避免淋湿。每天早晨应该梳头一百次以上,这样可以让头皮微微发热,有助于头部经络气血畅通,促进阳气向上升发,调顺百脉。晚上最好不要洗头,如果洗了头一定要用毛巾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2口鼻
口腔和鼻腔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通过呼吸进入肺部。恶心、呕吐、咳嗽、痰液咳出、鼻塞、打喷嚏等,都是寒气对口腔和鼻腔的影响表现。在深秋季节出门时,建议老年朋友戴上口罩。
3颈部
颈部是人体的防御要点,连接头部和身体,是神经中枢的关键部位,也是心脑血管系统的必经之路。如果受到寒冷的侵袭,不仅会加重颈椎病,还会引发其他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在深秋时应该选择高领的衣物,并在外出时戴上围巾,这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一定的好处。
4肚脐
肚脐是最容易受凉的地方,其屏障功能相对较差,容易受凉并引发感冒。因此,寒冷的天气,老年人可以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方法来保暖肚脐,平时也可以穿上一件紧身的纯棉背心,以免受凉。
5腰部
腰是肾脏的重要部位,再加上"带脉"环绕腰部,如果腰部受到寒冷的影响,容易引发疼痛和全身乏力。因此,老年人最好选择长款的衣物,或者专门佩戴护腰的物品。在休闲时间可以用双手搓腰,双手相对搓热后,紧按腰眼处稍作停留,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到100次,有助于温暖肾阳,促进气血畅通。
6脚底
脚部的皮下脂肪层很薄,保温性差,而且离心脏较远,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顺畅。如果脚部受到寒气侵袭,可能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导致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痛等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建议老年人穿保暖透气、吸湿性良好的棉袜,每天晚上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20分钟,可以将寒气从足底散发出去。然后按摩脚掌上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畅通经络的作用。
秋季养生的原则
1.合理饮食:秋季食物宜温补,如蜂蜜、姜汤、核桃等,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2.调理气血:秋季气候干燥,易导致气血不足。可适当食用黑豆、红枣、黑芝麻等食物,敷衍养血。同时保持适宜的运动,增强体内气血循环。
3.保持心态平稳:秋季易有忧郁、抑郁情绪。要尽量保持心态平稳,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适合的娱乐活动,做好心理调节,保持愉快心情。
4.适当运动:秋季气候凉爽,适合进行户外运动。要注意锻炼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引起身体疲劳。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晨跑、太极、游泳等,保持身体活跃。
5.保护肺部:秋季空气干燥,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多饮水以增加身体的湿润。
6.注意保暖:秋季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较大。要注意增加衣物,特别是腹部、颈部、腿部等易受寒冷侵袭的部位,保证身体的温暖。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7.合理作息:秋季白天时间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提升免疫力。
8.加强个人卫生:秋季是可以传播疾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遵守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预防疾病传染。
9.保持适宜湿度:秋季空气干燥,易引起肌肤干燥、喉咙疼痛等问题。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擦皮肤保湿霜等方式,保持身体水分的平衡。
10.定期体检:秋季是体检的好时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身体问题,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