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煮中药是一种平常的行为。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人在煮中药时都有一些不同的习惯。比如,有些人习惯先将草药浸泡一段时间再煮。

那么,中药需要先泡吗?
药效良好的方法是将药物浸泡在冷水中。
冷水浸泡是中药煎煮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大部分中药药材都是干货,质地干燥细密而坚硬,有效成分结晶或在细胞内沉淀。由于水分不易渗入,因此在煎煮前需要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这样药材会变得柔软,细胞膨胀,有效成分易于煎煮提取。
有些药材含有较多的淀粉和蛋白质,在煎煮时不能直接用火煮,因为这样会导致药材表面的淀粉糊化和蛋白质凝固,堵塞药材表面的毛细孔,从而使水分无法进入,导致药材的有效成分很难煎煮出来,从而影响了药物的疗效。
中药需要浸泡多长时间?
浸泡药材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小时以内。夏季时,浸泡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冬季可以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具体浸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药材的种类和质地。对于花、叶、细茎等松软的药材来说,浸泡30分钟就足够了。对于块根、根茎、种子、果实等坚硬质地的药材来说,浸泡1小时。对于矿物、动物、介壳类药材,浸泡时间需要更长。
如何煮制中药?
煎药器具
在煎药时,最好选择砂锅、陶罐或瓦罐等器具,而尽量避免使用铜或铁等金属锅。
水量
中药不宜用开水浸泡煮,需用适量的水,干药需要水量超过药材面3厘米。若是两次煎药材,只需水面超过一厘米;而滋补类药材则可以加多一些水。多浸泡少煎可以更充分地煎煮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火候
药物煎煮时,应根据其特性来控制火候。先武后文是常用的煎制原则,使用急火煮沸,再改用文火慢煎。煮沸后,最好持续煎煮约20分钟。一般情况下,中药需要每日两次服用,因此可以一次性煎好,分成两次服用。
使用发散解表的药物,在煮沸后,可煎10到15分钟,如紫苏和荆芥等香味花叶类药材。
需要煎煮的药物包括所有滋养类药物,像熟地、黄精等这种油腻厚重、不容易出汁的药材,需要用滚沸的水煮煎40~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