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的悄然到来,我们的养生方法也应该跟着适时改变。那么,在秋季里,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养生要点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们需要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多多益善
任何过量服用补药都是有害的。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如果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能会导致腹胀和食欲不振。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会引发恶心、呕吐和腹泻。

虚实不分
中医治疗的原则是补益虚弱之处,而非虚弱症患者不宜使用补药。虚弱症状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不同类型,只有根据症状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保健养生虽然没有治病那样明确的区别,但可以根据体质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偏寒型和偏热型。偏寒型的人害怕寒冷,喜欢热,手脚不温暖,口中口淡,流涎较多,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苔淡白,脉搏细而沉。偏热型的人则感到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中有异味,大便干结,小便量少颜色偏红,舌头发红,脉搏快。
如果不能分辨寒热,盲目使用药膳,很容易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越贵越补
“稀有的东西才有价值”,像燕窝、鱼翅这样的传统美食,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食疗作用,而像甘薯和洋葱这样的普通食物却具有值得注意的食疗价值。
除此之外,食疗的适应对象和证候都是有一定规定的,所以应该根据具体需求来确定吃什么药膳,即"缺什么,补什么"。不能根据食材的价格高低来判断补品的优劣,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群来说,更应该以实用和价格合理为滋补的原则。
以药代食
食物比药物更好,过于依赖药物而轻视食物是不科学的。实际上,许多食物也具有治疗作用,比如多吃芹菜可以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以促进胃健康和消化,舒缓胸闷、化痰和止咳;多吃山药可以补充脾胃功能。此外,常见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和藕也都是很好的补品。
凡补必肉
毫无疑问,动物性食物是增强体力的良好选择,它们不仅富含营养,而且味道美味。然而,肉类的消化和吸收相对困难,如果老年人长期大量摄入,对于胃肠功能已经减退的人来说,往往难以承受,并且还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副作用。
过量的脂肪、糖分等物质往往是老年人常见病如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等的病因。虽然饮食清淡不是没有滋补效果,但尤其是蔬菜类不能被忽视。现代营养学认为,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秋天是养生的好时机,有6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1、中医理论强调在秋天忌讳悲伤,因为肺是秋季对应的脏器,而悲伤会伤害肺的功能。另一方面,肺气虚弱时,身体的耐受能力也会下降,容易引发悲伤的情绪。
因此,秋天调养自己要保持内心宁静舒适,避免悲观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情,也要主动解决,以免沉溺于消极情绪。同时,还应努力控制情绪,保持平静的心态,以适应秋天的宁静氛围。
2、口腔的干燥是秋季常见的问题之一,会让人感到不适。针对口腔干燥的问题,可以尝试咽津的方法:用舌头在口腔里轻轻搅动,以刺激唾液的分泌,然后可以分成三次慢慢咽下,并有意识地将唾液送入丹田。
3、滋阴润肺是秋季饮食的重要原则。可以适当选择含有滋润作用的食物,以帮助润肺。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过多食用寒性食物。建议选择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菠萝、乳制品等柔和滋润的食物,以促进胃部滋润。
还可以选择煮生地粥,有助于滋阴润燥。此外,食用百合和秋梨等食物也可以起到润肺的作用。
4、在秋天,我们应该尽量少吃辛辣的食物,如葱、姜等。因为辛味会导致肺气散发泄,而酸味则有助于收敛肺气。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5、秋天寒冷:在秋天刚开始时,天气还很炎热,早晚温差很大,天气变化不稳定,即使在同一个地方也可能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此,在这个时候并不适合立即增加衣物。
在秋天微寒的刺激下,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加速,增强身体对寒冷的耐受能力,更好地适应即将来临的冬季。然而,冷冻的程度还是需要适度并因人而异,不能让自己冻得打寒战,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保暖。
6、在炎热的夏季,人们的胃口普遍不佳。然而,一旦立秋过后,尽管天气仍然炎热,人们感觉不再黏腻不适,便开始想吃一些美食来弥补夏天以来的营养亏空。这就是为什么民间有"贴秋膘"的说法。
秋天是贴秋膘最适合吃炖肉的时候。然而,现代人的饮食往往热量过高,并且很多人本身就超过了标准体重。因此,贴秋膘要适度,不能过量进食,尤其是要少吃肥腻和油腻的食物。
调养应该从早晨开始。秋天的气候干燥,但是早晨却常常是天高气爽、空气清新,是一天当中最舒适的时间。早睡早起是一个好习惯,对于收敛精气、保护肺部免受秋燥的伤害,保持充沛的活力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