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养生网
一起养生网
多事之秋如何养生?调和情志远离悲秋
更新时间:2024-02-19 22:40:49  浏览:

立秋之后,经过炎热、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6个节气,其中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点。《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称,秋天的三个月是风平浪静的,天气热烈,地气明朗。

进入秋季,蓝天洁净,空气清爽,微风宜人,大自然万物皆成熟,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气候正处于阳光减退阴影增长的过渡时期,立秋时依旧炎热,秋阳炽烈,温度高,而且绵绵细雨,湿气重,天气以潮湿炎热为特点,有“秋虎”之说。

在白露之后,雨水逐渐减少,天气变得更加干燥。白天炎热,夜晚凉爽。气候在寒冷和炎热之间变化频繁,稍有不慎就容易感冒。此时,许多旧病也容易复发,所以人们称之为多事之秋。

由于人体生理活动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体内阴阳双方也产生了变化。因此,秋季养生时要注意调整精神情绪、饮食作息和运动方式等方面。在这些调整中,一个重要的因素需要重视,那就是“和”字。

摆脱伤感的秋天,平衡情绪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于金,与秋气相应,肺主要负责呼吸,志向是忧虑。肺气虚的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很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看到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象,经常会在内心产生悲秋、凄凉、垂暮的感触,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宋代的养生专家陈直指出:秋天风雨悲凉,老年人会感到悲伤,如果不喜欢这个季节的颜色和气氛,就需要引导自己和他人,用心灵去忘记秋天的忧愁。调整精神在秋季是养生的重要任务。就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的那样,要平静心志,缓和秋季的侵害。收敛精神,使秋天变得平静。除去其他的心愿,保持肺气清洁。这是秋天养生的正确之道。

因此,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他们要保持心态稳定,心地善良,身心健康,不喜欢纠结于事物,不喜欢自悲自怜。他们要积极乐观,宽容开朗,内心淡泊安静,悄然收敛精神。通过保持内心的宁静,可以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与秋天平静的特征相契合。因此,中老年人应该结伴前往野外山乡,登高望远,欣赏大自然的秋花烂漫、红叶如火等壮丽景色,这样一切忧郁和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快乐和谐的情绪会散发出青春般的活力。

秋冻季节到来时,我们要做好保暖的准备,同时加强锻炼来增强身体健康。

我国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春捂秋冻是一句谚语,意味着秋天需要冻一冻,对健康有益。然而,我们需要正确理解秋冻,并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立秋节气开始,天气渐渐转凉,白天和晚上的温差逐渐增加,当寒冷来临时,北方冷空气不断涌入,带来秋雨和寒冷。

从预防疾病和保护健康的角度来看,逐渐锻炼身体适应秋季寒冷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提高身体应对气候变化的抵抗能力,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深秋季节来临时,天气忽变,气温骤降,雨水纷飞。若还穿着薄衣裤,便容易受寒冷所侵袭,身体抵抗力也随之下降,导致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中老年人,若不留意天气变化,便易复发旧病。

寒冷的刺激对身体的血管弹性有降低的作用,同时周围的阻力也会增加。这种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并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引起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可能导致血管破裂。此外,寒冷的刺激还会增加血纤蛋白的浓度,使血液的粘度增加,从而形成血栓,给生命和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为了适应秋天的气候变化,我们应该及时地增减衣物。这样做可以避免过于寒冷或过于炎热,与气候变化保持和谐,是明智的选择。

保持饮食平衡,滋润肺部,预防干燥。

进入秋季后,雨水渐少,空气湿度降低,干燥成为中秋至晚秋的主要天气特征。秋季是肺部的主要机能时期,稍不留意健康护理,干燥的秋天容易伤害体内的津液,导致口干舌燥、喉咙疼痛、肺部发热咳嗽等症状。因此,秋季应该选择清热生津、滋养阴润肺部的食物来进食。

适宜用来滋补身体、保养健康的柔软食材包括泥鳅、鲫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新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枣、莲子和甘蔗等。它们能够滋养血液,滋阴润肺。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早餐的最佳选择是吃粥,因为这有助于和中益胃生津。根据《医学入门》指导,早上吃粥可以带来新的滋补物质,有助于保护胃部和滋润口腔,让整天都清爽舒适,同时补充所需的营养。例如,百合枣糯米粥可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可以润肺益肾,三色粥可以清热养肺,百合杏仁粥可以祛痰止咳,生地汁粥可以凉血润燥,扁豆粥可以健脾和中,生姜粥可以防寒止呕吐,胡桃粥可以滋润肌肉干燥,松仁粥可以滋润肺益肠,菊花粥可以明目养神,茶粥可以化痰消食,燕窝粥可以滋养肺部并止咳,山药粥可以滋养脾脏固肠道。

健身运动的动静相得益彰

在美好的金秋季节,天气宜人,是全国人民积极参与各类健身运动的绝佳时机。面对众多的锻炼项目,我们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练习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八段锦、自我按摩等方法进行锻炼。

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运动方式。在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可以配合静坐修行,如默读呼气训练法、内气功、守护功等,使动作和修行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静心养神,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喜欢耐寒运动的人应该从秋天开始逐渐适应气候的变化,逐步增加身体适应和抵抗多变气候的能力。

重视预防与健康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胃病、慢性支撑、哮喘等疾病的复发也屡见不鲜。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如果在晚秋季节不小心预防,病情会恶化,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还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和中风等严重后果。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抱持预防为主的观念。

首先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和食用腐败变质或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对于老胃病患者来说,饮食调整非常重要,要保护胃部健康。饮食要有规律,不要吃过于清淡的食物,也要避免食物过冷,同时要戒除暴饮暴食的习惯,并且要戒烟。

第二点是要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清除蚊虫繁殖的地方,并采取措施预防蚊虫叮咬。应当确保儿童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对接触乙脑的人和易感人群要及时注射乙脑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第三点是要在天气突变时加强预防感冒,对于患有老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能够有效地预防复发。

第四点是针对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和治疗,以使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保持理想范围,维持平衡,并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渡过秋天。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