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是春季,但仍感到睡眠不足,头脑昏沉,精神不振等症状。如果你想知道中医如何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请继续阅读。

中医治疗专家建议大家警惕春季易发生的“春困”现象。要按照身体的生物钟,保持早睡早起,饮食清淡,适当运动,并增加午休时间,有助于有效缓解“春困”症状。
睡得多也不能消除春天的困倦
要克服春困,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是因为睡眠不足,所以应该多睡觉。通常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大约8小时的睡眠,过多的睡眠反而可能会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其进入抑制状态,导致人更加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越睡越困。
克服春困的方法可以刺激感官来消除春困,比如视觉刺激:感到疲倦时可以到室外走一走,仰望蓝天白云、绿树和鲜花;如果觉得昏昏欲睡,可以运动一下身体,比如伸展身体、刷牙漱口、慢跑或游泳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关节灵活性,并让大脑充满活力;喝一杯茶、咖啡或者吃一些巧克力等令人兴奋的食物也会起一定作用,尤其对平时不怎么喝茶的人效果更好;多喝水,调整体液的酸碱度,按摩太阳穴、风池、内关和足三里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增强抵抗春困的能力。
对付春困需要抓住两个最佳时机。
早上醒来后,可以伸个懒腰,洗脸干净后,轻轻按摩太阳穴和涌泉穴。
请问涌泉穴位于哪个部位?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一个常用穴位,在足底部,当蜷足时位于足的前部凹陷处,大约在足底的第2、3跖趾缝的前端与连接足跟的线的前部1/3和后部2/3的交汇点上。
另一个选项是午饭后。散步可安排在午饭后,享受阳光散步大约30分钟,接着再休息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春困不是病
据医生介绍,气温逐渐回暖,人们可能会感到疲倦、乏力、头晕想睡觉,这种情况被称为春困。这是由于季节更迭引起的生理变化所致,是一种正常且暂时性的生理现象,并非疾病,普遍影响着每个人。
春眠不是病。从中医角度来看,这主要是因为冬春两季气候变化大,人体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寒冷的冬天和初春,受低温影响,皮肤汗腺会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散发,保持体温稳定。到了春天,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加,但供应到大脑的氧则减少,影响大脑功能,生物钟也变得不太准确。虽然春眠不可病,但不利于身心健康,需要调节。
专家提醒,有些春困可能是患病的体现。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患者,如果频繁打哈欠,可能是缺血性脑中风的前兆,需要保持警惕。所以,若怀疑春困是由疾病引起,应尽快就医进行确诊检查。
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缓解疲劳
早睡早起减少春困。春天如果能有充足的睡眠,身体就能得到恢复和补充,进而增强承受压力的能力,减少白天感到疲倦。另外,春季尽量避免熬夜,避免加重春困。当感到头脑昏昏沉沉或头痛时,应该停下手头的工作,听听音乐、欣赏些植物、做些运动,适时休息。
爱好是防止春困的最佳良方。培养兴趣爱好是调整精神状态的最好方法。比如说,种花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平衡心态。情绪稳定对于健康的人生至关重要。皮肤的状态受大脑控制,如果情绪不好或长期处于紧张、恐惧、压抑等状态,就会导致皮肤血液循环不畅,供应营养不足,导致皮肤苍白、出现多皱纹,加速衰老。
进食不仅可以止饥,还有助于消除疲劳,克服春困。增加蛋白质摄入量。春困与缺乏蛋白质、体内酸性环境以及维生素缺乏有关。食用鱼类、鸡蛋、鸡肉、猪肝、牛奶、花生、豆制品等,有助于预防春困。其次是多摄取碱性食物。碱性食物可以中和体内的酸性代谢产物,减轻疲劳感。常见的弱碱性食物有红豆、萝卜、苹果、洋葱、豆腐等;中等碱性食物有干萝卜、大豆、红萝卜、番茄、香蕉、橘子、番瓜、柠檬等;强碱性食物包括葡萄、茶叶、海带等。多摄取维生素,如胡萝卜、大白菜、韭菜、马铃薯、柑橘、菜花、卷心菜、甜椒、春笋等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对恢复活力、减轻春困有益。
尝试使用上述方法来缓解春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