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养生网
一起养生网
秋冬季节养生要防寒 寒露后抗秋燥的三个要点
更新时间:2024-03-24 15:48:51  浏览:

秋季干燥时,宜多食芝麻、糯米、粳米、栗子、奶品等软食,以防秋燥。适量增加鸡肉、鸭肉、牛肉、猪肝、鱼虾、山药等滋补辛辣食品,有助增强体质。现在正是吃螃蟹的时候,但因其寒性,宜适量为好。注意忌食柿子,以免形成胃石。

早饮水,晚饮蜜汁。这传统是古代中国人对抗秋季干燥的饮食之道:白天喝盐水,夜晚则享用蜜水。这是保持身体水分的有效办法,也是秋季保健和抗衰老的良方,同时有助防止干燥引起的便秘,起到润肺、养肺之功效。此外,枸杞菊花茶喝起来又宜又养,每日持续饮用可使肌肤光泽焕发,发挥美肤护肤功效。

为了应对秋季干燥的问题,吃一些梨、柿子、柑橘、石榴、红枣、枣、香蕉、菱角、柚子和甘蔗等新鲜水果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助于滋阴润肺、滋润口腔的作用,是预防秋季干燥的好帮手。除了水果外,也可以多食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百合等蔬菜、豆类和豆制品,以及食用菌、海带和紫菜等,有助于滋润阴凉。

调整生活作息,确保充足睡眠,增强锻炼。

中医所言春养阳夏养阴,秋冬养尤阴。秋冬之时,万物收敛,养生者应随时调养,保护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滋养五脏。因此,秋季需重视养护体内阴气。气温逐渐降低时,人体阳气闭藏,阴精潜藏,需重点保养阴精。这时,阳光也不如春夏那般温暖,秋天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

当前,中国北方正处于深秋季节,而南方则逐渐迎来秋意盎然。天空多晴少阴,气温宜人,被誉为秋高气爽。适宜进行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也需注意保暖,随时添衣,防止感冒。随着寒露来临,气温将下降更为显著,白天与夜晚的温差也会加大。此时大多数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等抵抗力较弱群体,不宜进行所谓的秋冻锻炼,以免受凉生病。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进入休养阶段,水盐代谢平衡,消化系统逐渐正常化。然而,在这时,人们可能会感到莫名疲劳,这便是所谓的秋季疲劳。要克服这种疲劳,可以从调整生活节奏开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充足睡眠很重要,可以多睡一个小时,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经常用脚来消除寒冷,促进新陈代谢。

常言道寒露莫忽脚趾。寒露前后务必注意保暖双足,防止寒意从脚底升起。双足最远离心脏,血液供应较少,脚部脂肪较薄,更容易受冷。脚部受寒,上呼吸道粘膜血管会收缩,免疫力下降。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突然降温会削弱呼吸器官的抵抗力,病菌趁虚而入。

抗寒工作应从脚部开始,保持脚部保暖是秋季养生的关键。凉鞋在季节结束时应清洗干净并整齐放好,喜欢夏天光脚走路的人如今也应穿上袜子和拖鞋。若想获得良好的睡眠,最好用热水泡脚,帮助温暖身体进入梦乡。泡脚有益于预防阳虚、调节经络、缓解疲劳,对改善睡眠也很有帮助。此外,添加中药材可以起到额外的养生作用。

用热水泡脚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促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提升脚部皮肤与组织的营养状况,减少下肢疼痛,让人精神焕发。这也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气,对养生保健有益。要留意避免烫伤皮肤,水温应保持在40-50度之间,泡脚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以内。同时,用餐后避免立即泡脚,可能影响消化,睡前效果最佳。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