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医的理论,春天被认为是阳气生长的时节。经过整个冬天的收敛,身体内部的阳气在春天万物复苏时向上流动扩散。这个时候,自然界中的阳气也开始向外扩散升腾,因此内外的阳气相互助长,阳气旺盛时就容易产生热,可能引发内热和火毒,出现“上火”的症状。

出现火氣的征兆有哪些呢?
口苦干渴,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流鼻血,咳嗽黄痰,眩晕头痛,易怒烦躁,口干苦涩,便秘腹胀,小便短赤,青春痘频现等。中医将头晕、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上半部位的火热表现称为“上焦火”,将烦躁口渴、胃部灼痛等中部位的称为“中焦火”,将便秘、尿赤等下半部位的称为“下焦火”。另外,根据脏腑开窍,将眼睛红肿痛称为“肝火”;将鼻腔气喘、鼻腔干燥出血称为“肺火”;将口腔溃疡称为“心火”;口臭、牙龈肿痛则称为“胃火”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的表现可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症状严重、迅猛发展属于实火;症状较轻,且伴有手足心热、盗汗等症状,则属于虚火。这种辨证分类方法是中医治疗的基础。
如何在春季避免上火?
首要保持科学的生活方式,按时作息,避免熬夜,定时定量饮食,不要为了赶时间而错过一餐,也不要因为一顿美食而暴饮暴食。日常应多喝白开水,或者喝一些柠檬水。春季是生长发育的季节,肝阳旺盛,容易出现暴躁易怒的情绪,需要调整心态,保持心平气和,规律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消火剂”。
饮食养生极为关键,春季需多摄入“清火”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黄瓜、橙子、绿茶均具有出色的清火功效。应减少酸味食物摄入,避免油腻、酸涩、油炸食品,辣椒、羊肉、海虾、肥肉等宜少食,宜多吃口感清甜温和微辛的食材,以滋养肝脏、调养脾胃,提高身体抵抗外来病邪侵袭的能力。务必留意远离大辛辣及海鲜类食品,避免“火”势更盛。胡萝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预防唇裂,效果显著。
苦味食物常常被认为是“火气”的克星。其中,最适合清热解毒的苦味食物是苦瓜。苦瓜可以凉拌、炒或者煮汤食用,最好能炒至色泽保持翠绿且煮熟,或者清洗干净的苦瓜加入盐和香油凉拌食用,这样有助于保留苦瓜本身的营养成分。此外,将苦瓜切片用来泡茶或者榨汁喝也是不错的选择,生苦瓜汁可以帮助身体快速吸收其中的有效成分。在食用苦瓜之前,可以先用盐水浸泡一下,这样可减少部分苦味,同时有助于清除苦瓜中的草酸,避免影响钙的吸收。除了苦瓜,还有一些其他苦味食物也值得推荐,例如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苦荞麦、芥兰、旱金莲等。将新鲜芹菜叶加水煎或用开水烫后榨汁饮用,同样也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中药的“清火”功效独具特色。根据“滋阴清热、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治疗原则,常用的滋阴清热药有麦冬、玄参、知母、黄柏等;清热泻火药包括大黄、黄连、黄柏、石膏、桑叶等;解毒消肿药有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金银花、连翘等。常见的泻火中成药有牛黄清胃丸、牛黄解毒片、牛黄清心丸、龙胆泻肝丸等,但最好在使用这些中成药前咨询中医专家,经过辨证确立你的“上火”种类和属性,是“虚火”还是“实火”,这样才能对症用药、取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