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养生网
一起养生网
立秋季节如何养生 立秋季节有哪些养生方法
更新时间:2024-01-03 22:16:32  浏览: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立秋将至。秋季的气候比较干燥,容易引发皮肤干燥和瘙痒等问题。因此,在饮食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同时对于喜欢保养身体的朋友们,在秋季也应该关注养生方法。那么,在立秋季节如何保养身体呢?立秋季节有哪些保健方法呢?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天的结束和秋天的开始。在立秋这一天,我们要注意养生,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1、秋天容易出现口干唇燥等“秋燥”的症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滋养润燥的食物,比如燕窝和银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白木耳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白木耳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还含有磷、铁、镁、钙等矿物质,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我们可以将白木耳用水浸泡后煮熟,加上糖当作点心食用,对治疗“秋燥”效果更好。在秋季,一种很受大家欢迎的滋补品就是百合。百合具有养肺阴、滋肺燥、清心安神的功效,特别适合女性食用。

2、每天早上起床时,喝半杯温水并服用一到两片复合维生素B和一片50毫克的维生素C。午餐时,可以喝一些瓜菜汤或半碗稀饭。晚上可以饮用一些果汁或稀释的牛奶。这样做不仅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且有助于预防秋季肌体退化的变化。

3、根据中医的理论,“春夏滋阴,冬秋养阴,四季条例,各有所重”,在秋天我们应重视养阴护阳。一般来说,秋天最好选择食用莲子粥、枸杞粥、牛奶粥和八宝粥等食物。此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温补性食材,如牛肉、羊肉和狗肉等,以滋养阴阳、温补血气,增强体质的抵抗力,还有润泽脏腑、养颜护肤的效果。

4、秋天的早晚时间寒凉,冷空气容易使血管收缩,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秋季不适宜心脑血管患者晨练。专家建议,老年人和心脑血管患者应在晚餐后进行锻炼,如必须在上午活动,也应尽量晚一些,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5、秋天的感冒多数是由于“伤风”引起的,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我们应该根据天气的冷暖变化,在合适的时候增加衣物,以防止感受到寒风的侵袭。此外,通过适当的锻炼和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我们身体的免疫力。

6、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要经常开窗通风,增强空气流动,保持空气的清新。为了调节室内湿度,可以用湿毛巾和衣物来提高湿度,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加湿器。同时,要保持肠胃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情。

二、秋天是一个养生的好季节,有许多适宜的食物可以选择。

蜂蜜

蜂蜜具有滋润肠道和肺部的功效,中医药中的枇杷膏和药丸等几乎都采用蜂蜜制成。由于肺与大肠相互关联,很多与呼吸道有关的疾病会引起胃肠问题。蜂蜜不仅可以滋润呼吸道,还可以帮助排便,被视为秋天最好的养生食材。然而,由于蜂蜜过于甜,容易产生痰液,因此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不宜多食用,感冒或者有咳嗽的人也不适合食用。

杏仁

在秋天容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导致口干舌燥和咽喉疼痛。杏仁有三个主要作用:润肺、清除积食和散滞。杏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润肺、止咳和滑肠等功效,对于干咳无痰和肺虚久咳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杏仁可以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其中甜杏仁的润肺效果更加出色。

红豆

红豆有药用价值,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对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病等症状具有治疗作用。秋天食用红豆可以养生,原因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进补需先调理脾胃,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而红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能够及时排除体内的湿热邪气,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同时,红小豆还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打下基础。

中医认为,梨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效,最适合在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适用于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如果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等症状,常食梨可以缓解症状。梨富含糖分和维生素,具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功效。对于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经常食用梨作为医疗食品非常有益。但是,由于梨性寒冷,对于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和产后血虚的人,不宜过多食用梨。

花生

根据中医理论,花生的性质是平和的,味道是甘的,属于脾脏和肺脏经络。它可以起到醒脾养胃、润肺化痰、滋养调理气血、清理咽喉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营养不良、食欲不振体弱、干咳少痰、咯血、皮肤出现紫斑、产妇乳汁不足和大便干结等病症。新鲜的花生最好带皮煮熟后食用,煮熟的花生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还可以充分发挥花生壳和内层红衣的保健作用。花生的红衣可以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小板生成,可用来治疗血小板减少和预防出血性疾病;花生壳有降低血压、调节胆固醇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