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养生网
一起养生网
秋天最适合吃银耳的九种营养方法
更新时间:2024-03-04 22:40:39  浏览:

银耳又名白木耳,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是秋季的最佳食材。你知道如何制作银耳吗?银耳的制作方法有多种:可以做银耳粥、银耳汤,甚至可以搭配黄瓜一起食用。分享九种食用银耳的营养方法。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享受银耳的营养价值。

秋天最适合吃银耳的九种营养方法

银耳的做法

秋天气候干燥,是食用银耳的最佳季节。银耳与其他山珍一样,不仅是美食上的珍品,也是医学宝库中享有盛誉的良药。优质的银耳被称为雪耳。银耳富含胶质、多种维生素、17种氨基酸和肝糖。银耳中含有重要的有机磷,具有减缓肌肉疲劳的功效。它被誉为"菌冠",是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也是扶正强体的滋补佳品。历代皇室贵族视银耳为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灵药。请问如何烹饪银耳?

银耳悉尼粥

食材:银耳、一个悉尼梨、谷子200克、适量冰糖。

做法:

1、将银耳用清水浸泡大约20分钟。去掉蒂部后,撕成小片备用。将银耳放入锅中,加水煮约15分钟。

2、把淘汰的菜肴放入锅中,煮约2分钟。然后倒入切好的梨块。最后加入冰糖,继续用文火煮至浓稠。

猪排骨黄豆银耳炖汤

食材:猪排骨、青豆、银耳菌。

做法:

1、橘子不能泡水。银耳用冷水浸泡后,捞出,洗净。排骨用滚水烫一下去血沫。

2、把清洗干净的排骨放入炖锅内,加入两三片姜片,倒入适量的水,用中火煮开,然后去除浮沫,保持汤清澈。然后加入芸豆。

3、改为:小火煮一个半至两个小时,然后加入银耳再煮半小时,最后放入适量盐调味。

绿豆银耳汤

食材:银耳20克,绿豆60克,适量冰糖,适量水。

做法:

1、将银耳和绿豆分别浸泡在水中,然后将银耳撕成小片,最后过滤出备用。

2、将银耳、绿豆和约2000毫升的水放入锅中,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煮30分钟。在煮沸的过程中需定期搅拌并留意水量。

3、将绿豆煮至开花变软后,熄火后加入适量冰糖,搅拌均匀溶解即可享用。

银耳莲子汤

食材: 银耳、莲子、枣、冰糖。

做法:

1、将银耳用冷水浸泡15分钟,待软后去掉粗茎,切成小块备用。在锅里倒入清水,先放入莲子,用大火煮十分钟。

2、先将枣洗净,然后将处理妥的银耳放入锅中,开大火煮5分钟。接着改用小火煮约1小时,不时搅拌,以防银耳粘锅,最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银耳、莲子和枸杞熬成的粥

食材:大米100克,银耳10克,莲子和枸杞各20克,适量冰糖。

做法:

1、把银耳放入水中浸泡,等到发胀后,去掉粗的部分,切成小块备用。将大米洗净后浸泡30分钟。

2、将清洗干净的莲子和枸杞,和处理好的银耳和大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转小火继续煮约40分钟。最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品尝。

燕窝银耳汤

食材: 燕窝10克, 银耳20克, 适量冰糖。

做法:

1、首先用清水洗涤燕窝,随后浸泡于热水中3~4小时,挑选出其杂质,再用热水浸泡1小时。

2、将银耳用清水浸泡1小时即可。将泡好的银耳与燕窝、冰糖放入瓷罐或盖碗中,加水后煮熟即可食用。

木瓜银耳糯米粥

原材料: 四分之一个木瓜,一大块银耳,适量糯米,八颗枣,一小把枸杞,一百克牛奶,一勺蜂蜜。

做法:

1、银耳用清水浸泡后,洗净,然后撕成小片。木瓜切成小块,枣、枸杞和米都要洗净。

2、在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大米、红枣、枸杞和银耳,用大火煮沸,转中小火煮30分钟。加入木瓜,再煮10分钟,倒入牛奶煮开后熄火,最后加入蜂蜜搅拌调味即可享用。

银耳和黄瓜混合

食材:银耳(大)1个,黄瓜(2根),适量蒜泥,盐,陈醋,香油。

做法:

1、银耳要提前泡发,洗净后撕成小朵备用。接着将水烧开,略微焯一下银耳,时间不要太长,否则容易变得过软。

2、将黄瓜洗净,用刀轻轻拍碎后切成小块。随后在碗中倒入2勺盐,搅拌均匀,腌制15分钟,最后轻轻挤干水分。

3、将黄瓜和凉拌银耳混合,加入蒜蓉、醋和香油,搅拌均匀即可。

银耳百合核桃粥

食材:大米10克、糯米15克、银耳25克、核桃15克、百合1个、枸杞15粒、高粱米10克。

做法:

1、将百合剥离瓣状后清洗干净,泡发银耳。将泡发的银耳放入砂锅中,倒入清水,大火煮约1小时。

2、将清洗干净的大米和核桃仁放入锅中,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期间需不时搅拌。

3、把百合和枸杞放入锅中煮沸后熄火,如果喜欢甜的口味可以加入冰糖。

白木耳在中医学中被视为有益于肺部健康,肺与皮肤有密切关系。因此,多食用白木耳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增加饱腹感。然而,体质虚弱、容易腹泻的人应该适量食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