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物,包括蔬菜、海鲜、菌类等,味道不错,而且营养丰富。但有些自然毒素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严重危害。若不小心食用,可能会危及生命!

水果
苹果核
每日一苹果,远离医生。这句谚语家喻户晓,很多人也确实每天食用苹果。然而,在品尝苹果时,不宜将果核咬得太干净。苹果核含有少量氰化物,食用量不足以致命。然而,若大量食用或体内毒素积累,也可能引发中毒。
樱桃果核
樱桃籽必须被破碎、咀嚼或轻微损坏后,才会释放氰化物,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呼吸急促,严重者可能会昏迷。食用樱桃或樱桃果脯时,请务必不要吸吮或咀嚼果核。
蔬菜
发芽马铃薯
马铃薯发芽后,周围的芽孔含有神经毒素龙葵素,可抑制呼吸中枢。摄入200毫克龙葵素后,15分钟至3小时内可能出现症状。食用发芽马铃薯需去除芽附近的皮层,浸泡并煮熟时间要延长。建议避免食用这样繁琐且潜在健康风险的马铃薯。
青蕃茄
生吃青番茄危害更大,因为它含有龙葵碱,对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并对中枢神经产生麻痹作用,会导致呕吐、头晕等症状,不适宜食用。
豆角的两头和两侧
小时候常和父母剥豆角,不明原因,似乎是传统习俗。豆角两端与豆荚两侧含植物血球凝集素和肥皂等有毒物质。刺激消化道黏膜,并破坏红细胞和凝血功能。未经烹饪或处理,易引起呕吐、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80度以下未煮熟的豆角毒性更强。因此,烹调时务必煮熟,口感较硬者特别需再加热。
水产品
虾头
虾头富含蛋白质,养分丰富。但目前海洋和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和泄漏问题的困扰。虾头是吸收和处理毒素最多的部位,也是病菌、寄生虫和有毒物质最容易积聚的地方。建议平时食用虾时尽量避免食用虾头。
鱼胆
常见饲养鱼类如青鱼、草鱼、鲣鱼、鲈鱼以及鲤鱼等,它们的鱼胆里含有胆汁毒素,可能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造成伤害,同时也有损害脑细胞和心肌的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病变。因为这种毒素在烹饪过程中难以被完全破坏,所以无论生吃、煮熟还是加工后服用,若超过2~5克,都有中毒的风险。
蟹鳃蟹心
蟹的鳃相较于其他器官更容易积聚环境污染物和代谢废物,甚至可能累积有毒物质。蟹的心脏是血液寄居之处,其中含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导致某些敏感人群出现消化道过敏反应,引发肠易激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