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患有脾虚时,肌肉会以不同程度丧失弹性,皮肤则逐渐失去光泽。此外,有很多人虽然平时不熬夜,睡眠质量良好,但他们却常常出现黑眼圈和眼袋,这被视为脏腑虚弱的迹象。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吧!

想要改善脾虚问题,可以在饮食中加入以下这5种食物:
红薯
紫薯有助于补充脾血、增强气血,促进肠道蠕动,对于脾虚的人来说,可以把紫薯作为主食,长期食用。
板栗
板栗具有补益脾胃、壮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对于脾虚食欲不振、反胃和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但患有气滞腹胀症状的人不宜食用。
山药
山药有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的作用。对于脾虚食少、大便稀溏、慢性腹泻等症状,可以选择用山药熬粥或煲汤食用。
红枣
红枣具有滋补脾胃、养血安神的功效。李时珍指出:“枣果对脾病有益,脾虚、胃弱、食欲不振、气血不足的人适宜食用红枣。”经常食用红枣对这些人群有很大的好处。
香菇
患有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的人可以多食用香菇。香菇属于滋补食材,但对患有麻疹、皮肤病和过敏性疾病的人不适宜食用。
四种调理脾胃的养生方法:
1、要保持脾胃健康,首先要调养心情。
心情不好时,会影响食欲,而放松愉快的心境则会让你胃口大开。脾胃具有情感,情绪对其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指出,在患有胃病的人中,大约有70%的病因与情绪相关。而胃功能失调的患者,患上抑郁症等不同情绪疾病的机率比一般人高出3.1倍至4.4倍。因为情绪的变化常常会影响胃肠功能,所以胃被称为身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早在古代,中医学就已经认识到“情感伤胃”这个道理。古代智者们治疗胃病时,往往重视“调节情绪”。这一事实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情绪对脾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想养护脾胃,首先要关注情绪调节。
2、多种谷类食物有益于维持健康的脾胃功能。
人体的消化系统是重要的仓库,保持身体健康与饮食注意养护消化系统密不可分。
水谷为本,胃主受纳,养脾胃最佳之道在于五谷。《黄帝内经》指出:“五谷养生,五果助养,五畜益身,五菜充饱。”这意味着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是辅助,起到补充作用。
维护脾胃健康,不仅要增加五谷杂粮摄取,还需谨慎饮食,注重季节变化,多样化食材选择:如粳米、糯米、炒米、红薯、薏仁、豌豆、白豆、牛肉、牛百叶、鲫鱼、鲈鱼、红枣、莲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梁、玉米、豇豆、土豆、芋头、面筋、椰菜、白菜、胡萝卜、马兰头等食物。
3、多运动脚趾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
脾主司四肢活动,适度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健康的脾胃功能。根据中医理论,经络系统贯穿人体四肢,因此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增进气血流通,对脾胃产生积极作用,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
普遍来说,脾胃功能强壮的人,四肢肌肉也会比较发达。对于女性而言,脾胃健康的人通常胸部会丰满一些。这是因为胃经经过乳头,脾胃功能强大,使胃经气血充足,对胸部的发育和曲线丰满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你的消化系统不好,可以考虑进行一些锻炼,特别是针对腿部的运动,这有助于刺激小腿上的脾经,起到很好的舒缓作用。一些研究表明,多动脚趾有助于促进脾胃功能。
4、选择合适的运动对脾胃有益。
专家指出,最适宜选择缓和、强度较低、时间较短、持之以恒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略微出汗,肌肉舒展,避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大量出汗的运动项目并不适宜,因为这种方式会消耗气力、伤及津液,反而可能加重呼吸急促和疲劳的症状,降低免疫功能。
专家推荐,那些容易感到气短喘息的人最好选择打太极作为运动方式。因为太极动作缓慢、流畅,运动中需调整呼吸,如被称为“气沉丹田”的常见要求,练习者需用意念引导气息到达腹部,避免上浮。事实上,这些练习对于容易气短喘息的人有很大的好处。
建议经常参加一些类似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扇舞等中医强调气功的运动。此外,慢跑、广播体操、踢毽、打乒乓球、广场舞、交谊舞等运动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专家建议:除了改善饮食外,结合穴位按摩会更有效。最简单的按摩方法是轻轻按摩侧腹的胆经。通过按摩胆经,不仅可以减轻腹部水肿问题,还能激活脾胃阳气。建议每天早晚进行一次,每次约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