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养生网
一起养生网
秋季调养的重点 立秋养生调养四项原则
更新时间:2024-02-19 20:41:38  浏览:

8月7日是传统节气中的重要节气——立秋。进入立秋后,自然界的阳光开始减弱、降低,人们应该开始做好备战保暖的准备。专家们指出,秋季养生应该注重饮食起居、运动锻炼和心理调节,以养生为主导。起居方面,要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饮食方面,应少吃辛辣酸性食物;锻炼方面,应选择轻松缓和的运动方式;精神方面,要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注重内心的养护。

饮食调理:少食辛辣,多食酸味,补充需谨慎。

立秋是从炎热过渡到凉爽的节气,阳气逐渐减退,阴气逐渐增长,阳盛转向阴盛的时期。这个季节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向阴性增长的过渡时期。按照中医的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秋时节是最适合补充人体营养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立秋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但是不可盲目补充。

进入立秋后,许多原本夏季食欲差的人逐渐食欲好转,这使得老年人积极或被动地开始考虑秋肥的问题。然而,专家提醒人们不要急于贴秋肥。因为此时人体肠胃功能较弱,还没有完全调理好,过多摄入肉类等高蛋白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消化功能。因此,适量摄入肉类是可以的。在天气变得寒冷后,最好增加肉类的摄入。而对于患有肠胃疾病、高脂血症、慢性中风等疾病的人来说,应避免过多摄入肉类。

立秋补充的原则是要尽量避免吃辛辣的食物,例如葱、姜、蒜、韭菜和辣椒。而应该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来滋养肝脏。此外,适当食用健脾、清热和利湿的食物和药物,可以排除体内湿热邪恶,调节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的健康奠定基础。另外,在饮食中避免食用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辣食物。

叶类、花菜和部分水果蔬菜相较于肉食,在淡补方面更加出色。例如,茄子、新鲜莲藕、绿豆芽、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爽的食物能够清暑湿润身体。根据中医养生的建议,立秋后每天早上饮用粥有助于健脾,帮助脾胃补充阴气,以达到平衡健康的阳气。

请在立秋之后记得,秋天里的瓜类食物需要小心消化问题。无论是西瓜、甜瓜还是菜瓜,都不宜过量食用。否则会对脾胃的阳气造成伤害。在夏季,很多甜瓜并不容易引起脾胃疾病,但肠胃的抵抗力会下降。立秋之后大量生食瓜果,会助湿邪侵袭,对脾阳造成伤害,导致腹泻、痢疾等急慢性胃肠疾病的发生。

秋季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导致空气中缺水,人体同样也会感到缺水。在古代,有一种处理秋季干燥的饮食方法:早晨喝盐水,晚上喝蜂蜜汤。白天喝盐水,晚上喝蜜水是一种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也是秋季养生和抗衰老的良好饮食习惯。

养生之道:要做到早睡早起,不过度追求物质财富。

立秋已过,天气变得凉爽宜人。我们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跟鸡一样早早起床活动起来。早睡可以适应阳气慢慢收敛的特点,早起可以扩大肺气,避免过度的收敛。适当在秋天早起,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很有帮助。

入秋之际,炎热仍未散尽,虽然偶有凉风送爽,但天气却变幻无常,早晚温差较大,白天依然酷热。在这个节气里加强夜间的睡眠时间十分明智,正好可以弥补夏季睡眠不足的情况。秋天早睡,完全符合健康养生的原则。通常来说,秋季最佳的睡眠时间是晚上九点到十点,早上五点到六点起床。在睡前可以食用一些养心阴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莲子汤、枣粥、莲藕粉、桂圆肉水等。此外,睡前用温水浸泡脚,也有助于改善睡眠。

秋季,人们需要适应自然收敛的养生需求,在这个季节的时候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的秋天寒冷有助于身体从夏季的炎热渐渐适应到秋季的凉爽。它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寒能力,激发身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并积极地预防冬季常见的各种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专家建议,在温差变化不大的初秋时节不要急于穿太多衣服,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原则是让身体感到一些凉爽,但不要觉得太冷。锻炼儿童的抗寒能力也是在秋季最好的时间,这可以增强他们的抵抗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等疾病。专家指出,初秋时期应避免孩子穿得过厚,因为孩子容易因出汗而湿透内衣。而一旦孩子安静下来,一吹风就容易感冒。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气温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使他们逐渐适应秋季的寒冷。对于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老人的御寒能力减弱、患有气管炎、胃炎、慢性病的人以及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来说,最好不要经受秋冻。

秋天来临后,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变得很大,这会导致人体免疫力大幅下降。如果长时间吹空调或者风扇,又或者在凉爽的晚上睡凉席,这可能会引发局部疼痛、腹泻等问题。同时,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以及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容易复发。

运动养生:要轻松平缓,避免过度运动

立秋之后,是进行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间。秋季养生的原则在于收和养,首要任务是保养体内的阴气。运动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应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来说,要注意防止出汗过多,耗损阳气。

专家建议,在立秋过后选择登山作为户外运动的好选择。登山可以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提高肺活量和心脏收缩力,并对哮喘等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此外,登山还能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登山时温度变化较大,可以促进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的紧张,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另外,立秋后郊游登山还可以吸收空气负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骨关节炎的人不应参与这种运动。对于年老体弱者,也不应过分强调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更应该量力而行,以免出现意外。同时,进入秋季后可以逐渐进行一些步行、太极拳、洗冷水浴等耐寒锻炼,这有助于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秋季人体的柔韧性和肌肉的伸展度会下降,所以在运动前需要进行热身以舒展肢体,运动过程中不应突然增加运动负荷。

心灵疗愈:秋天来临不必伤感,宁静养神,保持平和心态。

秋天的阴雨让人感到烦恼,这不仅仅是出于审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也包含着一定的生理原因。大脑底部的松果体可以分泌褪黑激素,这种激素会引发睡眠、消沉和抑郁。夏天,由于阳光充足,褪黑激素分泌较少。而进入秋季后,日照时间减少、阳光强度减弱,褪黑激素的分泌就会增加,自然会使情绪变得消极,精神也容易衰退。此外,在较低的温度下,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会受到抑制,容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进一步引起低落的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心慌、失眠多梦等症状。

专家认为,要克服秋天的悲伤情绪,需要在心理调适方面培养乐观开放的态度,保持心情愉悦,以积极的心态来释放忧郁情绪。建议少怀旧,多展望美好的未来,积极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应该注重养神,保持内心宁静,避免压抑和愤怒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养护呼吸系统,保持肺功能健康。笑可以扩大肺部,当人们笑时无意识地进行深呼吸,清洁呼吸道,使呼吸更加顺畅。笑能让人吸收更多氧气进入身体,促进血液流畅,让身体的细胞得到足够的氧气。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