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将出台辣条的标准”这则消息引起了全民狂欢。不知何时起,廉价而热辣的口味成为了全国流行的味道。从四川湘菜馆的遍地开花到辣条风靡全国,为什么辣味给我们带来痛苦的刺激感,却有如此多的人痴迷于此?下面一起来探究一下。

辣并非一种口感
辣味并没有特定的味觉感受细胞,因此不是一种味觉或嗅觉,而是由多种化学感受组合而成的感觉。辣椒中的刺激感来自于辣椒素这种化学成分产生的。辣椒素接触到人体后,我们的疼痛受体(TRPV1)会对其作出反应。TRPV1受体其实有一个更加重要和正常的功能,就是感知燃烧带来的刺激和疼痛,并产生防御反应,提醒身体保持警觉并逃离危险。TRPV1不仅存在于舌头上,还广泛分布于皮肤、脊髓和大脑等神经系统中,因此辣椒可以刺激眼睛、面部和全身。
实际上,化学感觉的主要目的是检测所接触的物质或环境是否有害。与味觉或嗅觉相比,化学感觉的形成和消失速度更为缓慢。所以,如果我们不小心接触到辣椒素,很难摆脱皮肤灼热的感觉。
辣食后,我们的身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
辣味是热觉和痛觉综合反应的表现。辣椒素通过刺激神经,能够引发全身各大器官的反应。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食用辣椒后,大脑不仅能感受到灼痛,还能使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上升。法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男性受试者在食用辣椒后,唾液中的睾酮激素水平也会上升,睾酮激素可以反映人体的循环性睾酮水平。因此,辣食偏好可能会增强愤怒情绪,增加攻击行为和冒险行为的可能性。
还有研究表明,辣椒素和类辣椒素可以减轻身体周围和中枢的疲劳感。辣椒素可以调节组织对糖原的使用,提高血浆肾上腺素的浓度,从而增强身体的耐力,抵抗疲劳。
摄入大量辣椒素可以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让人感到愉快。当身体面临痛苦时,自然会释放一种叫做内啡肽的天然镇定剂,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与吗啡和鸦片相似的止痛效果和愉快感。也就是说人类的快乐系统和痛苦系统紧密相连,痛苦刺激后,快乐系统也会变得活跃,所以说“痛并快乐着”。
为什么会有些人特别喜欢辣椒这么辣呢?
从心理和行为层面来看,喜欢吃辣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包括良性自虐说、对辣味的直接感受以及与基因相关的遗传因素,也可能与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良性自虐说
辣食的享用可视为一种有益的自我挑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专家Paul Rozin提出了"良性自虐"的观点,它指的是通过适度的自我挑战来获得愉悦感,可以说是越挑战越愉快。
换句话说,当在安全范围内引起身体的不适时,人们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就像蹦极那样,我们纵身一跃之后,下坠的过程让我们紧张到心都要跳出来,但当绳索在接近地面时将我们拉起,我们便重新回到空中。这种情感上的起伏,不由自主地让我们感到如释重负的愉悦。
个人对辣味的敏感性导致身体感到灼痛,身体错误地将其视为危险并做出防御反应,例如流汗、流眼泪。但是,个人同时意识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危险,因此辣味带来的灼痛、流汗和流眼泪反而成为一种刺激的享受。当个人遇到的辣度恰好低于其能够承受的水平时,可能是产生愉悦感的最佳水平。
纯粹接触效应是指两种物质之间直接接触时产生的效应
研究人员还观察到,在嗜辣的地区,对辣的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罗津在墨西哥的研究发现,一个人是否喜欢辣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在日常饮食中是否常用辣椒。此外,可以观察到,所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还不喜欢辣椒,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辣的承受能力和偏好水平显著提高。因此,心理学家提出了“纯粹接触效应”来解释这一现象,即只要辣椒频繁出现在餐桌上,个体就会对其产生喜好,因为熟悉会导致喜欢。
社会文化因素对社会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在某些社会文化背景下,辣食与男子气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举个例子,南美国家墨西哥以及我国的川、湘等地区,人们普遍认为辣食与男性特质相关联。毛主席曾经说过“不吃辣,不革命”,这进一步加强了辣食与男性身份之间的联系。因此,男性对于是否能够消受辣食的问题更容易受到来自社会文化环境的压力。
无论是在中西方文化中,使用“辣”一词都被用来暗示个性特点。例如,在汉语中我们有“辣妹子”,而在英文中则有“spicy girl”。社会普遍认为,喜欢吃辣食的人通常展现出大胆、勇于挑战等特质。
遗传因素的影响
另外, 基因对食辣也扮演一定的角色。2012年, 芬兰科学家对双胞胎进行了研究, 根据他们对辣味的喜爱程度进行打分, 将他们分为不爱吃辣、中等喜欢和爱吃辣三个类别。分析后发现, 双胞胎对辣味的喜好程度比较接近, 即使他们可能没有在同一个家庭成长。遗传因素解释了喜欢食辣的程度波动在18%至58%之间。这说明对辣味的喜爱有遗传倾向。
关于辣食和人类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正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进行。这些研究从多个层面证实了辣椒作为食材的作用,它参与甚至塑造了人类的认知加工过程,影响个体的态度、判断和行为。就像西方有一句谚语“你是你吃的东西”,辣椒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感官与心灵互动媒介。
辣味除了满足口腹之欲,还对健康有益。一项研究表明,喜爱辣食的人可能会更长寿。然而,专家也指出,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长期食用辣味。热爱辣食的朋友们也要适度控制摄入量,以免造成胃肠黏膜的不必要损伤。患有胃溃疡、食道炎、痔疮、常便秘或长痘痘的人要谨慎食用。
解辣的方法
人人都喜欢香辣的食物,但对于不爱辣的人来说,会出现眼泪和鼻水不停流淌,口唇肿胀,会急忙喝水来缓解辣感。实际上,冰水并不是最好的方法,下面的秘方可能更有效地缓解辣感。可以试试吃一些醋。
虽然情侣之间吃醋对感情没有帮助,但在吃辣的时候适量食用醋却可以帮助缓解辣味。在食物或汤中加入少许酸醋可以降低辣味,使口感不再辛辣。另外,多吃一些米饭和蔬菜也可以中和辣味。
喝奶
在吃辣食物后,如果喝一杯雪糕或者乳酸牛奶,都可以有效地减轻辣感。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质与人体的相似程度很高,能够修复受辣灼伤的消化道上皮黏膜细胞,并且减缓刺激感觉神经的程度。
切勿饮酒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在吃辣的时候喝啤酒可以减轻食物的辣度,但实际上这种想法并不正确。酒精只会增强辣素的吸收,而喝冰镇的酸梅汤则更为有效。
以甜制辣
如果你错误地咀嚼了辣椒中的辣子,最快并且立即有效的解救方法是含一口砂糖。砂糖的甜味能够中和辣味,迅速缓解口腔的灼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