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甚至有些人在没有任何显著症状的情况下就会患病。尽管这种疾病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可能引发其他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实际上,高血压除了与遗传、肥胖等因素有关外,不适当的饮食也是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为了控制自己的血压,必须从饮食方面入手。

怎样通过饮食来调控血压?
1、在饮食中减少摄入钠盐的量
根据科学研究,每人每天摄取的盐不应超过6克。然而,我国人均摄取量平均在10.5克左右。摄入过多的盐是中国高血压问题的原因之一。钠盐的范畴不仅仅包括普通的食盐,还包括酱油、味精、腌制品如咸鱼和咸肉、罐头、快餐以及方便面等加工产品。为了预防高血压及其引发的其他健康问题,我们必须减少钠盐的摄取量。
2、拒绝摄入动物脂肪
为了确保身体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有些人会选择摄入动物脂肪。然而,实际上动物脂肪并不能补充人体内的蛋白质,反而会导致超量摄入脂肪,增加体重并引发高血压。如果想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可以选择食用鱼、鸡肉或牛肉,此外,豆制品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摄取富含钾和钙的食物
钠的摄入可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压,而钾的摄入可以扩张血管、促进钠从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多选择富含钾的食物,例如红豆、杏干、蚕豆、蘑菇、竹笋、紫菜等。此外,适量摄入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因此最好选择含有钙的食物,例如牛奶和牛奶制品。
4、少饮酒
喝太多酒可能会导致高血压,而且还会使人体对降压药物产生耐药性,所以高血压患者最好少喝酒或者不喝酒。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肥胖、休息不规律等,饮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饮食不当的话,不仅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还可能导致非常危险的情况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为了保持正常的血压,首先要从饮食开始着手。